客家青年帆海记|他的《海录》曾被林则徐谨慎保举给道光天子

[复制链接]
两百年前,当清当局在闭关锁国的大墙内做着“天朝上国”的好梦时,一位来自广东嘉应州的客家青年跟随外国商船颠簸在平静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从事着商贸运输活动。
这位客家青年名叫谢狷介,他的外洋见闻被整理成一部天下地理著作《海录》,先容了天下各国的风土情面和帆海蹊径,后人对这本书的评价甚高,林则徐称其“所载外事颇为精”,并谨慎地将其保举给道光天子。
《海录》多为第一手的见闻资料,具有很强的学术代价。陈萍 摄
这位青年是怎样踏上帆海之路的?他的一生为何说又悲惨又传奇?他所口述的这本《海录》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带着如许的题目,记者克日走进了他的故居——梅县区丙村镇程江村能安堂。
人生崎岖
随商船出洋十余年后失明流落澳门
在梅县区丙村镇程江村,拥有两三百年汗青的围龙屋能安堂刚刚修缮竣工,这座曾经破败不堪的围龙屋现在焕然一新,每天都有人关照值守。这就是谢狷介的故居。
据史料纪录,谢狷介是嘉应州金盘堡(今梅县丙村镇金盘乡)人,金盘堡即本日梅县区丙村镇的梅江西岸一带,颠末核实,谢狷介的故乡便在本地的程江村。
“据谱牒记载,谢狷介的梅州始祖谢朴六在宋末元初定居丙村,谢朴六的儿子谢天佑则是元朝的进士。谢狷介是谢朴六的十八世孙,他出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隔断始祖开基丙村已已往400年。”程江村党支部书记刘继环说,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谢狷介,他的故事也渐渐被村里人熟知。
《谢氏族谱》纪录,自明末清初以来,谢家涌现了不少人才,十三世的谢心德是明朝的附监生,在清兵南下时获授兵部主政一职,在随军征剿镇平油坑的地方武装时殉职。他的侄辈谢琩是监生,考选州同知,例封儒林郎。在谢狷介出生前,本地涌现了庠生以上及出仕的族人40多位,此中有文举人谢应魁、谢晋桂,武举人谢应联。
谢狷介的故居能安堂位于梅县区丙村镇程江村。受访者供图
在谢氏祖祠门前的池塘边,记者看到8根楣杆石傲然屹立,这些都是谢氏家属耕读传家、文风壮盛的佐证。“这些都是我们在修缮祖祠的时间从门口池塘打捞上来的,我们以为应该让它们重见天日,让后人知道先人们的光荣古迹。”刘继环说。
不外,据谢狷介的族弟谢云龙在重版《海录》时称“族兄狷介,奇夫君也,读书未成,弃而浮海。”这句分析谢狷介并没有担当较多的文化辅导,但从他的帆海履历和《海录》的内容可以看出,固然没有读多少书,但在文风壮盛的谢氏家属中发展,谢狷介具有较高笔墨程度且博闻强记,拥有过人的语言天赋,这与他的发展环境和家庭辅导是密不可分的。
18岁时,谢狷介便出洋营生。《海录》记载者为杨炳南,在序言中增补了谢狷介随番舶出洋的由来及颠末:谢狷介年轻时曾随贾人出洋,遇风船毁,为过往番舶援救,遂开始随番远航,每年都出洋。每至一处,均习其语言。他出海归来后,因失明而不能再出海,流寓澳门,“为通译以自给”。
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谢狷介的足迹遍布亚洲、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谢狷介是个故意人,所到之处,他都专心记下本地的地形地貌、贸易往来、风土情面、技能革新等。厥后他眼睛出了题目,成了瞽者,只好回到广东,后流落于澳门,靠口头翻译以自给。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春,谢狷介的同亲举人杨炳南游澳门时,熟悉了谢狷介,两人交谈得非常谋利,谢狷介向他报告自己当年在南洋各地种种见闻,杨炳南感到这与已往有关外国的记述有所差别,而且谢狷介要求他代为惫偶,以付后人。经杨炳南仔细记载,整理成书,取名《海录》,于同年底付梓刊行。
游历天下
口述记载天下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太呢国(北大年,泰国西南部港口都会)在宋卡(泰国南部此中的一个府)东南……其山多金,山顶产金处名叫阿罗帅……国属暹罗(泰国),岁贡金三十斤。”
“邦项(彭亨,马来半岛上面积最大的一州)在丁咖啰南(登嘉楼州,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土产胡椒、冰片、沙谷米……”
“旧柔佛(马来西亚柔佛州一带)在邦项之后,陆路约四五日可到……嘉庆年间,英吉祥于此辟展土地……”
翻阅谢狷介的《海录》可以看出,固然该书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记载了天下100余个国家和地区,这些被先容的对象,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
从这些对象的分布地区可以看出,谢狷介走遍了东西两条海上丝绸之路。向西,他曾经沿着南海游历东南亚的婆罗洲、爪哇、苏门答腊,颠末马六甲海峡,沿着印度南亚次大陆和东非海岸线,穿越印度洋,并随商船颠末南非的好望角,不停远足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往北到了北欧瑞典。向东,他曾经穿越帝汶海、托雷斯海峡、珊瑚海,游历了帝汶、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并曾经北上日本,最远到达库页岛和堪察加半岛。
《海录》记载了谢狷介游历天下的所见所闻,广泛而过细描画了天下诸国的政治、汗青、地理、军事、民情、风俗等,他以一个观光者的视角去审阅所见到齐备,不带任何政治态度。
比方,谢狷介以其切身履历,全面、具体地形貌了英吉祥:“在佛郎机(法国)西南对海……海中独峙,附近数千里”“急功尚利,以海舶商贾为生活”“海中有利之区咸欲争之”“国虽小而强兵十馀万,外洋诸国多惧之”。寥寥数句先容了英国的地理位置、英国的富庶与强盛、善于做生意和长于外洋贸易、军事制度以及到处殖民扩张的侵犯面目。
《海录》还记述英国、荷兰等国在亚洲的争霸及殖民侵犯活动:“明呀喇(孟加拉),英吉祥所辖地,附近数千里,西南诸番一多数会也”;孟买“为英吉祥所辖地。有城郭”“旧港国(印尼巨港)不知尊中国,而畏荷兰、英吉祥如虎。”由此可看出当时清朝的朝贡体系面临瓦解,西方殖民者正取而代之。
在《海录》中,谢狷介还记述了欧洲的工业文明,包罗伦敦的自来水供应体系、高大精致的修建、富足的生存、火汽船等,先容了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及中国面临的深刻危急,只是他并未意识到这齐备意味着什么。
运气让谢狷介踏上了流落外洋的船,让他看到了天下的变革,他以极佳的影象力将种种见闻记载了下来,留给后人宝贵的精力产业。
传播子女
被林则徐赞“所载外国事颇为精审”
“他对西方各国的认知大抵正确,面临天下时不卑不亢的态度,似乎与今人有着几分相似。背后也有着华夷观念与天下的辩论,乃至另有他对于故国未来运气的忧思。”本地专家以为,谢狷介固然只是一个小人物,却在不经意间成为清代最早放眼天下、先容天下的告急人物之一。
“由于谢狷介既不是朝廷重臣,也不是学者、头脑家,以是《海录》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头脑文化界的环境先容较少,这是《海录》一书的缺陷。”本地专家也以为,固然这本书有不美满的地方,但后人没有来由因此贬低此书的代价。
《海录》首刊之后,即被清初有志之士以为是有用之书,不停被翻印,从而广为传播。这无疑给予恒久闭塞的国人以鲜活而丰富的天下知识,加快了国人潜意识中华尊夷卑观念的变革和近代多元史地观的形成。
据史料纪录,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夕,为相识外国环境,曾过细阅读《海录》,在道光十九年(1839)的一份奏稿中他专门提到:“《海录》一书系嘉庆二十五年在粤刊行,所载外国事颇为精审。”在奏稿中他还引用了谢狷介记述英国环境的质料。
自《海录》在19世纪上半叶出书至今,再版已经不下数十种,学者如魏源、徐继畲、吕调阳、冯承钧、安京等人在后续研究上取得巨大的结果。
据商务印书馆2002年出书的《海录校释》一书中,绪论里有如许的表述,“魏源受林则徐之托编纂了《海国图志》一书。书中收罗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册本,先容天下的状态,特别是欧洲与美洲的状态,此中就包罗《海录》。”
清代的吕调阳在重刻《海录》序中说:“中国人著书谈国事,远及大西洋外……自谢狷介始”。清代何秋涛所撰的一部史地学专著《朔方备乘》提到:“臣秋涛谨案,《海录》无俄罗斯,盖谢狷介所附西舶,专往来于东南洋,故于罗刹之境有未悉耳。”
“在这部著作里,有现在为止对嘉应州客家人罗芳伯在婆罗洲坤甸创建兰芳公司的最早记载,可以看到早期华人在爪哇、槟榔屿、印度等地奋斗创业的身影,此中不少人正是客家华侨。”本地专家以为,作为一位客家帆海家的作品,《海录》的内容和写作折射出客家人敢于冒险探索、器重文化传承的精力。
参考资料:
1、《海录校释》,商务印书馆,ISBN:9787100034166
2、客家研究辑刊,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准印证号:(粤M)L0220006
原标题:
客家青年帆海记
梅州人谢狷介海上流落十余载,其口述被著成《海录》
【泉源】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陈萍
【作者】 陈萍
【泉源】 南方报业传媒团体南方+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